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大同電鍋 台灣人的共同記憶

http://queenie7723.blogspot.com/2008/10/blog-post_20.html
若問台灣家庭最普遍的家電是什麼,大同電鍋一定名列前茅。誕生近半世紀,它不但是眾多家庭三代的共同語言,也是許多新娘的指定嫁妝,還是留學生的夢幻逸品、租屋族的法寶,近年更成了越南及中國移民返鄉時的超級好禮。
大同電鍋已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,從造型、種類、顏色、功能乃至銷售的變化,都反映了一頁台灣史。從1960年上市至今,大同電鍋已銷售近1300萬台,這個數字不僅超過台灣2200萬人口的一半,還是全台近650萬戶數的兩倍。
在劇烈變化的台灣社會,老產品如何屹立不搖?市占率曾高達95%、今年一月又創下歷年單月銷售額的大同電鍋,正審慎地一步步回答。一鍋多用 啊!
擄獲人心 第一款大同電鍋,誕生於台灣從農業社會進入輕工業社會的年代。當時在政府諸多如獎勵外人投資條例等政策下,電器、紡織、塑膠等輕工業快速成長,在日治時代以營造業起家的大同,也投入家電品製造,並在參考合作廠商日本東芝做的漸熱式電鍋後,打造出屬於台灣的大同電鍋。
大同電鍋永保不墜,關鍵在於掌握了民眾集體需求、主打多功能使用。大同小家電中心經理謝仁祥回憶,大同電鍋推出時,國民所得還很低,家戶都用灶煮飯,電鍋幾乎是奢侈品。大同於是從華人蒸燉燜滷的烹調文化著手,再貼近民眾追求勤儉的心理,喊出大同電鍋不只能煮飯,還能燉湯、燜中藥、蒸剩菜,這種「一鍋多用」的訴求,果然擊中民眾的心。反觀只能煮飯的電鍋始祖日本東芝,則在未考量文化差異下,很快退出市場。
傳統大同電鍋圓胖敦厚的樣貌,雖不符講求都會感的現代美學,但那微胖可親的形象,卻能喚起人們的深層記憶,彷彿幼時依稀見過的爐灶,又如終日為家人忙碌的可親老媽媽,無一不呼應遙遠的童年;在快速變化的社會,它就像定住歷史的錨,隨時將人們拉回安心的記憶深處。隨著時代前進,大同電鍋樣貌也悄悄多元化。
想換新裝最好保存原味大同電鍋iF得獎作因市調反映落差,未依全新樣貌上市,歷史上其實不乏類似例子。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副教授張依依在「世紀老招牌」一書指出,明星花露水當紅時,曾因想開拓客層而改變包裝,結果不但未獲年輕消費者青睞,反而流失老主顧,但改回原包裝,銷售即回升。至今擁有200多種產品的李錦記,1980年代也曾在美改換包裝,以便更加西化,未料被消費者認為是贗品,立刻改回原貌。張依依認為,老產品若要換新裝,一定得在舊基礎上變化,例如復古的金龜車、復古的大同電扇,都既保存原有image,又更美更時尚。
去年大同慶祝90周年,眼見從日本、香港傳入的Q版公仔正熱,靈機一動推出收藏用的Q版電鍋,大小只有11公分,結果大受歡迎、月月賣破萬個,不但一新大同老舊形象,也增添了不少年輕粉絲,年底股東會還以市面買不到的黃色版為贈品。為了紀念品,看來好像該買個大同的零股 了。
本文摘自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1020/2/17xo3.html

沒有留言:

韓國廣告